主页 > 抒情散文 > 正文

中国古典舞横拧短句(古典舞横拧的要领)

2024-06-25 15:28:17 来源:永基文学 点击:2
中国古典舞手位 中国古典舞的基本手位如下: 1、基本云手 双手交叉胸前时要保持圆臂,要含胸提气。双手配合的感觉要象在胸前揉抚一个圆球一样,完成云手的过程身体也要在过程中随之提、仰、含、沉、眼睛要先跟随上面的手,后随下面的手,要有浑厚的内涵气质。 节奏处理基本上同“云肩转腰”一样,先做连绵不断的慢速,然后在慢中给以“点”的处理,强调轻重缓急的节奏变化。 2、冲靠云手 在基本云手的基础上,加以上身冲靠为动律带动云手的同时加上脚的前后移动重心整个过程要完成两次上身的冲靠,两次脚步的前后移重心。手腕在揉球过程中是连续的盘腕。 3、大开大合云手 强调“横拧开合”的技术要领。要尽量挺拔上身并横拧,二位手臂要向后打开一些, 上下身较劲产生一种“拧麻花”的形态。左臂要尽量后掰,之后从头前饶过,接着变“走上身,留下身”动律转体过来。 扩展资料 古典舞的基本要素 1、形 形是指形体外部的动作。它表现为形形色色的体态,千变万化的动作及动作间的连接。凡是一切看得见的形态与过程都可以称之为“形”。形是形象艺术7a64e58685e5aeb931333433623766最基本的特征,是古典舞舞魅之依附,是古典舞之美的传达媒介。 中国舞在人体形态上强调“拧、倾、圆、曲”,仰、俯、翻、卷”的曲线美和“刚健挺拔、含蓄柔韧”的内在气质。从出土的墓俑和敦煌壁画中不难看出这一点是由古至今一脉相承而不断发展演变的。 如秦汉舞俑的“塌腰蹶臀”、唐代的“三道湾”、戏曲舞蹈中的“子午相”“阴阳面”“拧麻花”,中国民间舞“胶州秧歌”的“辗、拧、转、韧”。 “海洋秧歌”的“拦、探、拧、波浪”和“花鼓灯”的“斜塔”,武术中的“龙形猿步”、“八卦”等无一不贯穿着、人体的“拧、倾、圆、曲”之美。掌握体态及造型的曲线美还需要具有相应的素质能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古典舞 中国古典舞旋转有什么特点 旋转的特点 1、中国古典舞基训中的旋转技巧,以拧倾形态的舞姿结构为主要特色,与芭蕾舞基训中的旋转还是有很大不同的。 芭蕾舞基训中的旋转都是直体的,大都在额状面的基础上进行立体构图和塑造形象,因此,动作长而舒展,延伸感强。身体的带动,手臂的带动,跨的带动都非常重要,旋转靠的就是全身的协调。 而中国古典舞基训中的旋转,除了有直体旋转之外,很大的特点是身体形态在拧倾旋转的舞姿造型上的转,特别是"倾"的平衡重心上的转,是在上下身成子午相的基础上进行立体构图塑造形象的。所以动作显出婉转中的修长,急带腾空中的延续,以及旋转螺形的变化,如反掖腿仰胸转,后退侧身转。 2、以腰带动转的特点,形成中国古典舞基训中转的起"法儿"的多种多样,而且多般是在动的过程中起的"法儿"。如大掖步转、扫堂探海转。 3、中国古典舞基训中民族舞姿转"身法性"很强,有一部分民族舞姿转,可以说是身法的待续和夸张。 4、民族舞姿转的流动性与复合性比较强,空间变化幅度大,比如有由下往上的转或由上往下的转,还有在转的过程中各种舞姿的复合和流动的特点。 民族舞姿转的发展仅仅是个开始,还大有余地,还有很好的前景。 。 如何进行舞蹈中的呼吸1000字 呼吸在摩登舞中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单从呼吸的角度就不难得出结论,良好而真确的呼吸方法是提高运动能力的重要一环,是摩登舞训练中时刻加以强调的不可忽视的首要问题。 因此,在摩登舞的学习与练习中同样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可以说呼吸的正确与否将直接影响到学习的效果,如何掌握呼吸的正确方法,是提高动作质量与动作协调能力的重要议题。 在我的博客中曾经回答过此类问题,其内容如下: 一、呼吸与升降无必然的联系,升时的吸气只是表象而不是实质,下降时的呼气也是表象而不是问题的实质。 在有升降的舞蹈中可以借鉴,但在无升降的舞蹈中怎么办?如:探戈、狐步等舞蹈中?(其实具有典型升降的舞蹈只有华尔兹(足升降)。 二、那么在舞蹈中何时需要吸气与呼气呢(呼吸的原则)?一般说来可以借鉴生活中的呼吸方法,只是没人细心的体会罢了。 现在我们做一个深吸气然后再呼出,你会发现一个自然的现象--胸廓的放大与缩小;另外在生活中我们需要搬运重物或需要很大的力量时,都会情不自禁的深吸一口气,好了现在我想你会明白了吧? 三、在舞蹈中一般说来当我们的胸廓得以需要放大时(身体的无限的膨胀时)--吸气,然后就自然的进入了一个自然放松阶段--呼气。这一原则贯穿了舞蹈的始终,也可以说是收放自如、张弛有度的舞蹈美感所在。 若还是没有理解,那么我再说几个方面,还有待您的思考:舞蹈中的“气”是指人的生理呼吸在形体动态中的艺术化投射。中国古典舞不仅以“气”作为外部姿态的某种推动力,更注重对“气”之流动形态的体验与模仿。 舞蹈形体训练是培养舞蹈艺术表现能力的开端,通过训练可以使人的自然形体成为富有表现力的艺术形体,“气”与形体训练是息息相连的。如上长、阔展的身体运动需要吸气,而下沉的动作则应呼气,腿部动作需提气以减轻负担。 许多律动需立腰提跨;有些动作速度快且幅度大需吸气;由“冲”、“靠”演变的舞姿造型都需呼气等。“惊者上提,气者沉”,说明了“气”与舞蹈表现情感的关系,如悲伤时气是长吸短吐,律动以旁提为主;欢乐时气是快吸快吐,律动以横拧、闪、点为主;愤怒时气是短吸长吐,律动以立圆加拧、倾为主等等。 如何使内在气息与情感相一致,使情感的表现在特定的动作中得到体现,需要在实践中认真探索。身体运动中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等“力”的形态,实际上都是由“气”控制的。 “力”通过“气”来展示,“气”又顺“力”而来。中国古典舞的动作,讲究气平、气匀、气稳以求意稳、心稳、劲达。 同时还讲究力发于腰而达于梢(肢体末端),内心呼吸的感觉必须从身体的中段开始一直贯串到眼睛、手臂。由此不难理解在刚柔相继的摩登舞中(特别是在探戈中),“气”更是贯穿始终的。 在摩登舞中凡是与身体摆荡有关的“舞科”,升与降跟呼吸都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表象关系),要做到升与降的自然柔顺,首先呼吸就要自然柔顺。华尔兹、维也纳华尔兹、狐步舞和快步舞都是与升降有关的舞蹈。 如果要掌握好升与降,必须掌握好呼吸的运用与锻练。 许多舞者在练舞时,往往忽视了呼吸的重要性,这样跳出来的舞蹈往往是先有动作后有呼吸,缺乏内在动力;表现出来的舞步与动作既缺乏“力度”又欠缺“轻盈”、“柔韧”,而且动作还显得不匀称。 例如:华尔兹的右转步1 、2 、3,如果呼吸运用得好,从第一步下降开始,做到蓄而后发(能量适放)尽量呼气放松,使身体重心下降(向前与向下)滑出,随着身体开始摆荡而摆出右脚,接着而来是吸气。利用身体的引导和第一步摆荡的余力而摆出左腿,然后缓缓的继续吸气使胸腔扩大,身体向上“舒展”轻松的完成了第三步的并步。 这样就在这一呼一吸和一松一紧的情况下,既能显出力量的强、弱,又能自然地完成了基本右转步。 华尔兹的基本舞步,如右转步、左转步、右旋转步等等。 每一小节音乐有三步,每三步有一次升降,而每一次的升降,则运用一次呼吸。降者为呼,升者为吸,而衍生的花式舞步,一小节音乐有4-5步,甚至6步之多,但是无论有多少步,一小节音乐只能有一次升降。 同样一小节音乐也只能运用一次呼吸。还须注意:下降与呼气只有一个舞步,上升与吸气(保持吸气或静气屏息)可以持续多个舞步。 狐步舞的基本舞步如羽步、左转步和三直步等,每一小节音乐有三步,而每三步有一次升降(这里的升与降都是自然产生的);一次升降就伴随着一次呼吸。其要求是:第一步下降时呼气,末尾开始上升时吸气。 第二步由于吸气使身体继续上升,第三步末尾开始呼气使身体下降。 (说白了:就是需要进行“膨胀”就吸气,需要“释放”就呼气。) 呼吸与升降的关系,原则是下降时呼气,开始上升和继续上升时吸气。例外的舞步很少,不升不降则多半采用“静气屏息”方法。 初学跳舞时会觉得狐步舞很难跳,其中一个原因是没有掌握好升降、没有控制好呼吸;在没有控制好呼吸的情况下,要想顺利地完成身体摆荡是不可能的事,也不可能有自然的升降。升降得不自然往住使身体难以取得平衡,这样就增加了狐步舞的学习难度。 狐步舞最大的难点是下降,如果下降未。 说一说中国古典舞的基本知识有哪些 中国古典舞从其源来说,是古代舞蹈的一次复苏,是戏曲舞蹈的复苏,是几千年中国舞蹈传统的复兴。 十分明显,它的审美原则不是什么新发明,而是几千年中华文化的流传和延续,是用一根长线从古串到今的,这些原则非但在戏曲中可见,在唐宋乐舞中,在汉魏“舞戏”中,甚至在商周礼乐中,都能见其蛛丝马迹它的文化特征;就其流来讲,它是在原生地上生成的一个崭新的艺术品类,这是一个可以和芭蕾舞、现代舞相媲美的新的舞蹈种类,这个衍舞种是地道的中国货。 中国古典舞(Chinese classical dance),起源于中国古代,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它融合了许多武术、戏曲中的动作和造型,特别注重眼睛在表演中的作用,强调呼吸的配合,富有韵律感和造型感,独有的东方式的刚柔并济的美感,令人陶醉。 中国古典舞主要包括身韵、身法和技巧。身韵是中国古典舞的内涵,每个舞蹈的韵味不同,两个人跳同样动作,韵味都不同。 身法则是指舞姿还有动作。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沃土的古典舞蹈非常强调 “形神兼备,身心互融,内外统一”的身韵。 神韵是中国古典舞的灵魂。神在中而形于外,“以神领形,以形传神”的意念情感造化了身韵的真正内涵。 中国古典舞的音乐大多采用中国特有的民族乐器演奏的乐曲,如古筝、二胡、琵琶等。中国古典舞服装古色古香,根据舞蹈的具体要求也各有特色,汉唐舞大多采用传统的汉服。 身韵1、身韵的元素 如提、沉、冲、靠、含、腆、移、旁提、横拧等,好比是身韵语言的 “语音”──基础符号;2、身韵的主要动作 如:“云肩转腰”、“燕子穿林”等,好比是身韵语言的“辞汇”;3、身韵的意象 身韵动作所表现出来的意象,好比是身韵语言的 “语义”;4、身韵的运动规则 身韵遵循的“欲左先右”、“欲上先下”、“欲开先合”等“从反面做起”的运动规则,与“平圆、立圆、八字圆”的“三圆”路线规则,好比是身韵语言的“语法”。这些方面构成了身韵语言的内部结构,加上身韵“形、神、劲、律”的表现方式,使中国舞具有了中国文化特色的舞蹈美学。 基本动作 形 中国舞在人体形态上强调“拧、倾、圆、曲,仰、俯、翻、卷”的曲线美和“刚健挺拔、含蓄柔韧”的气质美。从出土的墓俑和敦煌壁画中不难看出这一点是由古至今一脉相承而不断发展演变的。 如秦汉舞俑的“塌腰蹶臀”、“翘袖折腰”、唐代的“三道弯”、戏曲舞蹈中的 “子午相” “阴阳面” “拧麻花”,中国民间舞的“辗、拧、转、韧”等无一不贯穿着人体的“拧、倾、圆、曲”之美。神 在中国舞身韵的基本动作要素中,神韵是一个异常重要的概念。 神是泛指内涵、神采、韵律、气质。任何艺术若无神韵,就可以说无灵魂。 在古典舞中人体的运动方面,神韵是可以认识的,也是可以感觉的。而且正是把握住了“神”,“形”才有生命力,才能体味舞蹈所包涵的真实意境。 中国古典舞 “心、意、气”是“神韵”的具体化。在心这一概念中,强调内涵的气蕴、呼吸和意念。 可以说,没了韵就没了中国古典舞。没了内心情感的激发和带动,也就失去了中国古典舞最重要的光彩。 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睛是传神的工具”,而眼神的“聚、放、凝、收、合”并不是指眼球自身的运动,而恰恰是受内涵的支配和心理的节奏所表达的结果,这正是说明神韵是支配一切的。“形未动,神先领,形已止,神不止。” 这一口诀形象、准确的表达了形和神的相互关系与内在联系。劲 “劲”即赋予外部动作的内在节奏和有层次、有对比的力度处理。 中国古典舞的运行节奏与有规则的2/4,3/4,4/4式的音乐节奏不大相同。它往往是在舒而不缓、紧而不乱、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自由而又有规律的“弹性”节奏中进行的。 “劲”不仅贯穿于动作的过程中,在结束动作时的劲更是十分重要的。无论戏曲、芭蕾舞、武术套路都是十分重视动作结束前的瞬间节奏处理,中国古典舞更不例外,它有如下几种典型的亮相劲头:“寸劲”一一体态、角度、方位均已准备好,运用一寸之间的劲头来“画龙点睛”;“反衬劲”──给予即将结束的体态造型的一个强度很大的反作用力,从而强化和烘托最后造型;“神劲”──一切均已完成,而用眼神及肢体作延伸之感,使之“形已止而神不止”。 律 “律”这个字它包涵动作中自身的律动性和运动中依循的规律这两层含义。一般说动作接动作必须要“顺”,这“顺”是律中之“正律”,动作通过“顺”似乎有行云流水,一气呵成之感。 “不顺则顺”的“反律”也是古典舞特有的,可以产生人体动作千变万化、扑朔迷离、瞬息万变的动感。“逢冲必靠、欲左先后、逢开必合、欲前先后”的运动规律,正是这些特殊的规律产生了古典舞的特殊审美性。 无论是一气呵成、顺水推舟的顺势,还是相反相成的逆向运势,或是“从反面做起”,都是体现了中国古典舞的圆、游、变、幻之美,这正是中国“舞律”的精奥之处。技巧 (一)旋转的特点1、中国古典舞基训中的旋转技巧,以拧倾形态的舞姿结构为主要特色,与芭蕾舞基训中的旋转还是有很 中国古典舞 大不同的。 芭蕾舞基训中的旋转都是直体的,大都在额状面的基础上进行立体构。 古典舞身韵训练的首要阶段是什么 任何一种训练都是从属于某种舞蹈形式的需要的,任何一种舞蹈形式也必须有它自己的训练体系。 身韵教学法便是古典舞的训练体系。古典舞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神形兼备”的艺术体现,而身韵教学法为古典舞提供了最核心、最本质的“元素”。 它将训练“身法”和陶冶“神韵”相结合,把“形、神、劲、律”作为古典舞动作元素,并将它们结为一体,在教学中要求动作达到振其形,摄其神、模其劲、顺其律,作为实现身韵教学的目的。身韵具有自身的系统性和训练要求,它训练学生“以神领形,以形传神”有着很高有艺术欣赏价值。 所以说,身韵课不但能独立地进行教学,而且成为整个中国古典舞教学诸环节的精髓和有机组成部分。身韵教学的最终的目的不是为身韵而身韵,它的目的是要将身韵溶化在古典舞的一切舞姿和技术技巧中,这一点集中表现在对节奏处理和舞蹈动作的连接上,以及点线处理,舞蹈动势的渲染和表演者内在修养等诸方面。 如果说古典舞基训是一种训练手段,身韵则是衡量舞蹈动作的标尺。“如果把动作比做肌体,那么韵律就好比血液。 血液停止了流动,肌体就会僵死。” 这个形象的比喻,生动地说明了动作与韵律的血肉关系,可以想象,如果古典舞缺少韵律,那么动作、舞姿、组合一定会使人感到僵化而没有味道。 所以,如果我们抓住了古典舞的韵律,找到了发展古典舞的根和源。从这个意义上讲,身韵不仅仅训练中国古典舞的风格、韵律及外部技巧等,从中还可以发展古典舞的连接动作和舞蹈语言。 在古典舞训练中,从头至尾,都贯穿着身韵练习中的一些元素,身韵在总结了戏曲、武术等传统艺术的动作规律之基础上,确定了从腰为核心,强调中段训练的重要性。而“提沉冲靠”等几个动律元素无论是对人体中段的肌肉或是呼吸,都各有其独到而不同的训练价值。 突出地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中和之美”的美学原则。其具体表现为:强调对中段肌肉,尤其是后背肌肉的训练。 背阔肌的强化,更是身韵元素在训练上的一大突破。而元素中的“含腆”从形态和规格上看比其它元素的幅要大。 它的运动范围具有一定的延伸性,而它的发力点主要就是背阔肌,当含腆交替运动共同扩大范围时,使背阔肌随之交替曲伸,反复地强化,达到背阔肌真正曲伸自如,能随意控制的目的,从而充分利用阔肌这一表现区域,加强了中段的表现力。在舞蹈中的呼吸不同于生活中的呼吸,在任何一个舞蹈动作当中,呼吸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它与这些舞姿是相融在一起的。 “提沉”作为训练的重要内容贯串始终,它是将自然气息艺术化的最简单、最直接的方法。提沉所带动的身体中段和头部的上下运动是呼吸与外部动作相配合的第一步,再配合以不同的节奏及身体方位不同变化。 可以使学生逐渐对呼吸与身体的关系有了体验和认识,并掌握呼吸与外部形态相结合的方法,赋予动作以生命力,形成古典舞所特有的神韵。身韵把动作动态与内涵动作有机的结合起来,并且使身韵元素自身也达到了训练性、审美性和适用性的统一。 扩展资料:身韵”即“身法”与“韵律”的总称。“身法”属于外部的技法范畴,“韵律”则属于艺术的内涵神采,它们二者的有机结合和渗透,才能真正体现中国古典舞的风貌及审美的精髓。 换句话说“身韵”即“形神兼备,身心并用,内外统一”这是中国古典舞不可缺少的标志,是中国古典舞的艺术灵魂所在。身韵,虽然风格源是明显的,但它已不能再冠以“戏曲舞蹈”之名,它的从戏至舞的蜕变已基本完成。 它已摆脱原戏曲舞蹈对角色行当的千变万化,然而不管怎样变,又是万变不离其宗,这个“一”和这个“变”都是一种艺术难得的性格,也是一门艺术的美学的要义。一个成熟的民族舞演员在舞台上展现的动作之所以具有审美价值和艺术魅力,是因为体现了“形、神、劲、律”的高度融合,这正是中国古典舞身韵的重要表现手段。 “形、神、劲、律”作为身韵基本动作要素,高度概括了身韵的全部内涵。形,即外在动作,包含姿态及其动作连接的运动线路。 神,即神韵、心意,是起主导支配作用的部分。劲,就是力,包含着轻重、缓急、强弱、长短、刚柔等关系的艺术处理。 律,也就是动作本身的运动规律。这四大动作要素的关系,是经过劲与律达到形神兼备,内外统一。 其规律是“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力与形合”。这都是精辟的概括与提炼。 而这些文字又与元素性动作高度统一、谐调,构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舞蹈美学理论。身韵遵循的“欲左先右”、“欲上先下”、“欲开先合”等“从反面做起”的运动规则,与“平圆、立圆、八字圆”的“三圆”路线规则,好比是身韵语言的“语法”。 这些方面构成了身韵语言的内部结构,加上身韵“形、神、劲、律”的表现方式,使中国舞具有了中国文化特色的舞蹈美学。身韵”即“身法”与“韵律”的总称。 “身法”属于外部的技法范畴,“韵律”则属于艺术的内涵神采,它们二者的有机结合和渗透,才能真正体现中国古典舞的风貌及审美的精髓。换句话说“身韵”即“形神兼备,身心并用,内外统一”这是中国古典舞不可缺少的标志,是中国古典舞的艺。 中国舞1 第一级 舞蹈知识: 年龄4—6岁 1、身体方位:上、下、左、右。 2、人体部位名称:头、胸、臂、腿各部位。 3、手形:掌、指。 4、手脚基本位置。 5、音乐节奏训练:2/4节奏,中速、慢速。 基本功训练: 地面: 1、坐姿 2、头的动作 3、肩的动作 4、勾绷脚 5、吸抱腿 6、前压腿 7、掰膀子 8、压腿 9、弯腰 中间: 1、站姿 2、叉腰 3、手臂基本位置 4、半蹲 5、提压脚 6、行进步 7、平踏步 8、蹦跳步 9、小跑步 组合、剧目表演范例: 1、走步组合 2、手指组合 3、手位组合 4、提压肩组合 5、平踏步组合 6、蹦跳步组合 7、表情歌 8、健康歌 第二级 舞蹈知识: 年龄4—6岁1、认识舞台的八个方位。 2、能区分半拍、一拍的节奏,做到半拍一动。 基本功训练 地面: 1、勾绷脚 2、压胯 3、吸腿 4、前抬腿 5、扳小燕 6、跪下腰 中间: 1、大八字步 2、大八字步半蹲 3、手臂大小波浪 4、移动重心练习 5、碎步 6、侧踵步 7、半脚尖走步 组合、剧目表演范例 1、走步组合 2、手位组合 3、手臂大小波浪组合 4、春来了 5、拍皮球 6、洋娃娃和小熊跳舞 7、半脚尖走步 8、猜猜我是谁(踵步组合) 第三级 舞蹈知识: 年龄7—8岁 1、中国古典舞手形:兰花手(女)、掌(男)。 2、藏族舞:藏族是我国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 它舞蹈的运动形式以上下动律为主。由于节奏、速度、力度 的变化而形成不同舞蹈个性。 藏族主要分两大类:踢踏(堆谐)---舞蹈膝部松弛,脚下灵活。弦子(谐)---舞蹈动律松弛柔韵,音乐优美。 基本功训练: 地面: 1、勾绷脚 2、抬腿(前、侧身旁抬腿45度) 3、压腿(前、旁、后单腿压腿) 4、大踢腿(前、旁) 5、背肌 6、掰膀子 7、腰(躺地顶腰) 把杆(双把) 1、正步蹲 2、正步绷脚 3、半脚尖(正步位) 4、正步吸腿90度 中间 1、手位:单按掌、单托掌、单山膀 2、脚位:丁字步 3、正步小跳 4、吸跳步(2拍舞步) 5、横追步 6、跳踢步(后) 组合、剧目表演范例 1、健康歌 2、洋娃娃和小熊跳舞 3、猜猜我是谁 以上是规定组合任选一二个。 4、可爱的小鸡(后跳踢步为主要动作) 5、吸跳步组合(喂鸡曲) 6、小板凳(节奏训练) 7、藏族舞退踏步组合 8、古典舞手位组合(小和尚曲) 9、横追步组合 10、跑跳步组合(藏族第一基本步) 第四级 舞蹈知识: 年龄7---8岁1、芭蕾舞:源于欧洲,已有几百年历史。 从训练到舞姿及手脚位置都有固定程式,如:芭蕾1---7位手位、1----5位脚位。 2、节奏:3/4拍。 3、东北秧歌:是汉族东北地区民间秧歌表演形式。通过走相、稳相和鼓相及各种手巾花的表演变化体现其表演艺术风格。 他源于人民的劳动生活,具有浓郁的民间乡土气息和民俗特色,舞蹈体现艮劲、美劲、泼辣劲。 基本功训练: 地面: 1、勾绷脚(环动) 2、吸伸腿(前、旁90度) 3、横、坚叉 4、搬 腿(前、旁) 5、大踢腿(前、旁、后) 6、掰膀子 7、腰(站下腰) 把杆(双把) 1、一位绷脚 2、半蹲(一、二位) 3、一位擦地(旁) 4、腰(胸腰、旁腰) 5、小跳(一位) 中间 1、手位:顺风旗、双山膀、双托掌。 2、双晃手 3、一位小跳 4、三拍舞步 5、错步 组合、剧目表演范例 1、古典舞手位组合 2、东北秧歌组合(十字步、单双片花、蝴蝶花) 3、三拍舞步组合 以上是规定组合任选一二个。 4、铃儿响叮铛(小马步) 5、小小波尔卡(吸跳步) 6、拾稻穗的小姑娘 7、蒙族舞硬腕组合 8、铃鼓舞(节奏训练2/4拍) 9、快乐的小鸭子 10、东北秧歌 第五级 舞蹈知识: (年龄8---10岁)1、中国古典舞基训:是建立在中国戏曲、武术基础上,为中国古典舞所需要而服务的基本功训练。 表现在素质、能力、技术技巧、身体表现力、舞蹈语言等方面。它是一个完整的训练体系。 要成为一个好的民族舞演员,必须要经过严格的训练,提高各种技术能力,才能做到表演游刃有余。 2、蒙族舞:蒙古族是一个游牧民族,也称马背民族。 男子舞蹈强悍骁勇,女子舞蹈端庄典雅。舞蹈以肩、腕、步及各种舞姿形成其特殊风格。 基本功训练 地面: 1、勾绷脚(单、双、环动) 2、吸伸腿90度 3、大环动(单腿90度) 4、压叉(前、旁、后、横拧腰) 5、搬腿(前、旁、后) 6、在踢腿(前、旁、后) 7、背肌(两头起) 8、掰膀子 9、腰(站下腰) 把杆(双把) 1、蹲 a、一位、二位 b、五位 c、踏步蹲 2、擦地(前、旁、后、一位) 3、五位擦地(旁) 4、吸腿(一位45度、90度) 5、下腰(胸、旁腰加手) 6、压腿(把杆前、旁、后) 7、踢腿(前---单把,旁、后---双把) 中间 1、手臂呼吸(大小波浪加屈伸) 2、手位:托按掌、山膀按掌 3、摊摊手(跪、站两种准备) 4、小五花 5、原地转(平踏步、留甩头、半脚尖360度) 6、小跳:一位、二位 7、错步(斜线) 8、三拍舞步中手 组合、剧目表演范例 1、三拍舞步(抒情) 2、古典舞手位(刚武风格) 3、古典舞手位(抒情风格) 4、小马舞(勒马式、扬鞭式) 5、小小挤奶员(肩的组合) 以上是规定组合任选一二个 6、错步组合 7、花笠舞(日本舞) 8、小看戏(东北秧歌) 9、现代韵律舞(节奏练习) 10、儿童舞 第六级 舞蹈知识: (年龄8---10岁)1、。 中国古典舞的基本首位有 一、基本云手 要求:双手交*胸前时要保持圆臂,要含胸提气。 双手配合的感觉要象在胸前揉抚一个圆球一样,完成云手的过程身体也要在过程中随之提、仰、含、沉、眼睛要先跟随上面的手,后随下面的手,要有浑厚的内涵气质。节奏处理基本上同“云肩转腰”一样,先做连绵不断的慢速,然后在慢中给以“点”的处理,强调轻重缓急的节奏变化。 二、冲靠云手在基本云手的基础上,加以上身冲靠为动律带动云手的同时加上脚的前后移动重心整个过程要完成两次上身的冲靠,两次脚步的前后移重心。手腕在揉球过程中是连续的盘腕三、大开大合云手强调“横拧开合”的技术要领。 要尽量挺拔上身并横拧,二位手臂要向后打开一些,上下身较劲产生一种“拧麻花”的形态。左臂要尽量后掰,之后从头前饶过,接着变“走上身留下身”动律转体过来。 四、波浪云又称“云手大揉球”。其始动作要比基本云手舒展和撑长一些,是上身经过右旁提-后仰身-左旁提的大幅度运动过程,双手间距要适当放大。 腿部要有弯曲移动重心的过,身体要有深含的过程,右手“反平穿”左手“正平穿”带动直腿立腰,又成右旁提,与前面左右对称。 适合用一些强烈的、伸展的、多变的旋律性强的伴奏音乐。中国古典舞身韵主干练习(一)——云间转腰“云肩转腰”是古典舞身韵经过对戏曲、武术长期观察,并总结中国古典舞舞种自身的属性与要求而提炼出来的重要典型动作之一。 我们在前面已经讲到了中国古典舞身韵的元素练习,里面包括“提、沉、冲、靠、含腆、横移、旁提”八大基本动律元素,如果把这些元素贯穿来做,就是我们接下来要讲到的“云肩转腰”哈!基本做法:地面盘坐,以腰为轴完成上肢的360度平原环动。练习步骤:1、不加手做 要强调动作的连贯性2、加单臂配合做3、双手配合做(叫做平抹手) 一只手由“二位直臂”保持平圆路线往“四位直臂”成“四位曲臂”斜拉下收回一位。 这种双臂配合的形成是贯穿于整个“云肩转腰”和平原动作过程中的。一定要配合协调,反复练习。 4、站起来做 这种练习是双腿由右弓箭步经过移重心成左弓箭步的过程。双臂在胸前重叠时,要注意含胸,不可横拧冲肩,整个过程要做的连贯饱满 。 5、前后移动重心做 即在“冲、靠”舞姿中做,将“云肩转腰”放在流动过程中练习。这就要求云肩转腰和舞姿配合的过程要在“冲”身在前,“靠”身在后的动律中完成。 以上五种做法的共同要求是:1、必须以腰为轴,强调“含、腆”的过程。2、有一句口诀“手带身、身让手、身推手”、即在“移”时,手要主动把身体拉出去;“含”时,身体要主动收缩把手让过去;“腆”时,胸部要主动把手臂推向前。 节奏处理上:1、慢速、平均。在每个过程的位置上都要有停顿时间,以便检查是否到位。 2、由慢速过度到中速连贯做。要求每一个位置都是连贯一起的,不可有停留,要强调过程有“灌满”的感觉。 3、快慢结合做。强调某一个位置的“闪动”,突出身法中的“点”在过程中的体现。 山膀1.拉山膀 双手叉腰,单手(也可以双手)顺腰部自然放下,手背向外,直臂从旁边划圈举起到头顶,转掌,由胸前压下之第三个扣子处,手距离胸部约一尺.这个动作叫按掌.然后手从胸前平行的向旁拉出去,放到芭蕾的七位手处,全称叫拉山膀.注.做动作时,双脚站丁子步,挺胸,收腹,昂头,动作要圆.眼睛跟着手位走,到了最后位置头转向下面亮象.古典舞讲究精提神要做到.男孩子做这个动作时,虎口打开,女孩子做动作时,把大拇指收到手掌里,也叫兰花指.提 襟位:虚拳,双臂孤形提于胯旁,拳眼对准髋关节,离髋关节一拳远,手腕微向外压按掌位:以兰花掌 为例,臂弧形按于胸窝外,离身体约一拳半远,手心对斜前下方。托掌位::手臂弧形,手心向额前上方托起双扬掌位:双手经分掌,两臂伸直至头两侧斜上方,手心相对斜手掌位:右手扬掌位,左手低于山膀位,手心向上,两臂成一斜线,顺风旗:一手托掌位一手山膀位手臂的单一动作:动手要先动腕,以手腕带手走,身体随手,动作协调。 注意:眼随手走,手停进眼视前方,表现力强。动作时臂要圆,拉开,平收路线要圆,动作刚中有柔,柔中带刚。 1、LIAO 掌:右丁字步,双提襟,眼视1点。右手心向下,用手腕带动手臂由下向上动作2、盖掌:手臂弧形由头上方盖至胸前的按掌位手心向下3、切掌:同盖掌,只是虎口掌 的外侧边缘用力下切4、分掌 :手由胸前经头上方至扬掌位或旁下方的动作。 感觉是手背的力量向外打开,5、穿掌同分掌,但要立掌 ,手心向里拧,指尖的力量向上穿,到头上方时翻腕成托掌,然后手心向旁分开。6、端掌 :手心向上,从身旁向上端起的动作7、摊掌:端掌手向旁或斜上方拉开的动作 双手配合动作:盘手:1、外上盘掌:右手屈肘端于腰侧,手心向上,指尖向腰,平端至胸前,再以腕为轴,用指尖带动到右上方向外平转一圈手腕,成手心向上。 2、内下盘掌:掌心保持向上,以腕为轴,用指尖带动小臂向右旁下,通过腋下向里转一圈手腕,还原。云手:右丁字步右山膀,右端掌至胸前位,右手由外向里至左划平圆,左手相对由里向右往前划平圆,。

西安有专治儿童癫痫病的医院吗?

西安儿童癫痫病医院怎么选?

西安治疗继发性癫痫病医院哪家好?

西安哪家医院看继发性癫痫?

西安看继发性癫痫医院?